我的位置:首页 > 法律常识 > 侵权责任 > 网络侵权 > 网络人格权 > 一般侵害名誉权与通过网络侵害名誉权

一般侵害名誉权与通过网络侵害名誉权

来源:华律网整理 2022-12-26 28971 人看过
报告编号:NO.20221226*****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一般侵害名誉权与通过网络侵害名誉权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

华律网

判断某一公民的行为是否侵害他人依法享有的名誉权时,应以其是否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并造成他人人格受损、社会评价降低等事实为标准。

一般来说侵害名誉权要求侵权行为人要有传播散布行为,传播散布是指将诋毁他人的观念传达给第三人。如果行为人并未向第三人传播散布,而是受害人自己为传播散布行为,则行为人的行为并不构成侵害名誉权

构成侵害名誉权的四要件:

1、受害人确有名誉被侵害的事实;

2、侵权人的行为违法;

3、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上述是传统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通过网络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越来越多,网络名誉侵权因涉及到受害人与侵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受害人与网站经宫者之间的关系而显得比较复杂。网络名誉侵权不仅具备上述一般名誉侵权的要件,而且同一般侵害名誉权的方式相比较其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网络名誉侵权的责任者难以界定。网络名誉侵权的责任者与一般名誉侵权的责任者相比较,网络名誉侵权的责任者除了侵权言论的发表者,还有可能是网站的经营者。

其次:侵权言论的危害后果难以估计。一般侵害名誉的行为是通过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进行传播,传播的速度与范围有限,而网络名誉侵权由于互联网传播速度的迅捷性与广泛性,对于受害人来讲所受到的伤害非常大。

最后:侵权言论的散播具有广泛性。这是由互联网的性质所决定的。

虽然通过网络侵害名誉权的情况比较复杂,但一般来说在现有的条件下网络名誉侵权的主要方式如下:

(一)通过发送电子邮件侵犯名誉。

(二)通过网络散布别人的隐私使受害人社会评价降低。

(三)在网络论坛和留言板(BBS)上发表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言论。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看完还有疑惑?27万注册律师在线为您解答!
立即咨询
7620位用户正在咨询
推荐律师:成都律师在线为您解答
  • 民法典网络名誉侵权如何认定

    2024-01-15145 人看过

    现在由于是信息时代,所以很多人在网络上发布不当言论或者侵害他人权益就显得肆无忌惮,可是有一些人做法太过分也是触犯了法律,那么民法典网络名誉侵权如何认定?下面将由华律网小编针对这个问题为大家进行的相应的解答吧。

  • 法律可以制裁网络喷子吗

    2024-01-14151 人看过

    很多网络喷子发布一些不实的言论,对网络喷子是可以制裁的,例如制造谣言时,可以对网络喷子进行治安管理的处罚,如果是侮辱、诽谤烈士的,情节严重可以判刑。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 对网络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如何赔偿

    2024-01-141269 人看过

    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我国公民具有名誉权,而名誉权是不能非法侵犯的,非法侵犯他人名誉权需要进行赔偿,而网络侵犯名誉权是名誉侵权的重要表现,那么对网络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如何赔偿?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一、对网络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 在网上用恶意广告软件牟利违法吗

    2024-01-1443 人看过

    广告是企业进行品牌宣传推广的重要方式同,而企业发布广告的时候,要遵守法律的规定,如果企业发布广告违反广告法的,就需要承担法律责任,那么在网上用恶意广告软件牟利是不是违法的?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 网络监控是否会暴露员工隐私

    2024-01-149674 人看过

    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进步,公司为了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对员工进行网络监控,以免员工在工作中玩忽职守,初衷并没有错,但是这样实施网络监控是否会暴露员工隐私呢?华律网小编为你整理了相关案例,欢迎阅读!网络监控是否会暴露员工隐私是否侵犯员工隐私权要看

  • 网络造谣,造谣的内容是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的,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要承担的刑事责任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关于网络造谣要承担哪些刑事责任的问题,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 在抖音上骂人要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致人损害行为。.在抖音上骂人是违法行为,由公安机关根据具体情节予以治安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和行政拘留。关于在视频平台私信骂人是否会承担责任的问题,下面就由华律网小编来告诉大家。

  • 公民行使肖像权的限制有:政治家、影视和体育明星以及其他公共人士,在公开露面时,不得反对他人拍照;参加游行、示威和公开演讲的人,因其活动目的具有公共性,则不得反对他人对上述活动拍照。关于公民行使肖像权的限制有哪些的问题,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 网络名誉侵权的认定标准是什么?的问题,具体和华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网络名誉侵权的认定标准是什么?网络名誉侵权的认定标准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要对网络名誉权侵权的认定,一般来说首先要有明确的证据和侵权者的真实资料以及和侵权人的相关住所。对于这些内容都是可以通过公安机关来进行相关查询。然后被侵权者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即可,这个过程需要向法院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来佐证...

  • 要求对方承担侵权责任,进行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如果侵权人拒绝的话,被侵权人可以向法院起诉维权。关于“有人在短视频平台损害你名誉怎么办”的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个人信息被网站公告是属于侵犯个人信息的侵权行为,网站要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可要求网站删除个人信息,并且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关于个人信息被网站公布并抹黑如何维权的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关于诬告与诽谤的辨析

法律顾问律师22分钟前回复:

关于关于诬告与诽谤的辨析的问题,华律网律师从法律角度分析如下: 关于诬告与诽谤的辨析 两者在实施过程中的手法上有所区别。 诬告陷害通常是针对政府机构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举报与陈述,而诽谤则主要是通过公开场合或直接面对第三人的方式来传播不实言论。 其次,两者在行为动机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诬告陷害的本质在于借此对他人施加刑事处罚,而诽谤则更倾向于以伤害他人的人格尊严及社会声誉为目的。

环境侵权诉讼时效

法律顾问律师28分钟前回复:

关于环境侵权诉讼时效的问题,华律网律师从法律角度分析如下: 环境侵权诉讼时效规定是三年。 三年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在上述时效期间内,权利人可依法向法院起诉寻求权利保护。

物件脱落、坠落损害责任有哪些构成要件

法律顾问律师34分钟前回复:

关于物件脱落、坠落损害责任有哪些构成要件的问题,华律网律师从法律角度分析如下: 物件损害责任有下列构成要件: 1、存在物件致害行为。 譬如物件倒塌、脱落、坠落、抛掷、索道崩断、物件表面剥落等。 2、存在被侵权人遭受损害的事实。 包括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 3、物件致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譬如物件倒塌、脱落、坠落导致受害人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 4、物件所有人或者管理入主观上存在过错。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三条,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

造成人身损害给予哪些赔偿?

法律顾问律师58分钟前回复:

关于造成人身损害给予哪些赔偿?的问题,华律网律师从法律角度分析如下: 人身损害赔偿费用有哪些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对于全责方无法承担经济赔偿的情况,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法律顾问律师2小时前回复:

根据以上内容,华律网律师从法律角度分析如下: 对于全责方无法承担经济赔偿的情况,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裁定解释,您可径行对受损车辆进行调试维修,待费用确凿无误后,再向负责的肇事者及所属保险公司提出诉求,寻求司法保障。 据悉,该条规定于最高人民法院《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款已有明文规定:在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财产损失中,如当事人有证据证明侵权人引发了此类损失,并申请赔偿,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和保护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车辆修复过程中所产生的必要费用以及附属物品的损失; (二)由于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遇事故而遭受灭失或无法修复的情形下,为购得同等金额的、事故发生时相同价值的车辆所需支付的重置费用等。 相关的法律依据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所出台的《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第十五款规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举报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