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法律常识 > 法律顾问 > 诉讼指南 > 诉讼时效 > 一般保证合同诉讼时效起算期间如何计算

一般保证合同诉讼时效起算期间如何计算

来源:华律网整理 2024-01-14 1567 人看过
报告编号:NO.20240114*****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一般保证合同诉讼时效起算期间的长短,对当事人利益影响较大。若起算期间过短,使债权失去保证利益;若起算期间过长,则会加大保证人的责任,使保证人承担不当义务。因担保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的不统一,华律网小编对此问题有必要作一简要分析与探导。

保证合同的期限是怎么样计算的

通常认为,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是无权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那么债权人仅向保证人要求承担保证责任之日,也就并不能视为债权人的权利受侵害之日。债权人真正知道或应当知道对于保证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时间,是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后,判决或仲裁裁决生效之日,一般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也应当从该日起计算。小编认为上述观点前后矛盾,既然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无权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不能视为债权人的权利受侵害之日。按照《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的规定,在“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保证人未履行保证债务的行为,并未对债权人的权利造成侵害,诉讼时效尚未开始起算,怎会有“判决或仲裁裁决生效之日,一般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也应当从该日起计算”的问题。

华律网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源于《民法典》第693条规定:一般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按照《民法典》第687条第二款“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有权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的规定,在未对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前,保证人有检索抗辩权,可以拒绝承担其保证责任。此时诉讼时效尚未开始起算,诉讼时效中断无从谈起。最高法院《担保法解释》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从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担保法司法解释把诉讼时效的中断改为诉讼时效的起算点,并将“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延长到“从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总算是前进了一步,但仍未消除与《民法典》第687条第二款规定的在“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之间的矛盾。《担保法解释》第一百二十五条又规定:“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向债务人和保证人一并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将债务人和保证人列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但是,应当在判决书中明确在对债务人财产强制执行后仍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与《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靠近了一步,且与民法典第687条第二款规定的精神相一致。

以上就是“一般保证合同诉讼时效起算期间如何计算”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多多了解,如果在以后遇到合法的权益被侵犯的情况,就可以通过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华律网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延伸阅读:
保证合同纠纷案
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的区别和联系
保证合同纠纷指引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三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四条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二十五条
特邀律师:
陈龙吟团队律师 四川成都

陈龙吟律师团队成员悉数毕业于国内各大知名院校法院专业,秉承“专业、高效、规范”的理念,以合伙人带领团队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服务领域涵盖公司法务、合同法务、劳动法务、房地产法务,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和业界的肯定。陈龙吟,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博士学士、川内双一流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刘攀,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翁玉玲,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博士、成都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廖坤,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曹倩,成都理工大学法学学士。详细>>

在线咨询
  • 金融债权转让后诉讼时效怎么样计算

    2024-04-23118 人看过

    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金融债权转让后诉讼时效怎么样计算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金融债权转让后诉讼时效怎么样计算对于债务人,债权转让需要通知到债务人,且债权转让不影响诉讼时效的计算或中断。...

  • 诉讼指南纠纷特别推荐律师

    帮助过 859 人,获好评率 100%

    陈龙吟律师团队成员悉数毕业于国内各大知名院校法院专业,秉承“专业、高效、规范”的理念,以合伙人带领团队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服务领域涵盖公司法务、合同法务、劳动法务、...

  • 民法典中债权转让诉讼时效是多久

    2024-04-23157 人看过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民法典中债权转让诉讼时效是多久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民法典中债权转让诉讼时效是多久按照民法典中规定,若因债权转让产生纠纷。则诉讼时效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权利损...

  • 民法典中债权转让诉讼时效是多久

    2024-04-23198 人看过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民法典中债权转让诉讼时效是多久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民法典中债权转让诉讼时效是多久按照民法典中规定,若因债权转让产生纠纷。则诉讼时效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权利损...

  • 居间合同到期诉讼期多久

    2024-04-23191 人看过

    居间合同到期诉讼期三年,我国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 一方想要离婚,另一方不同意应该怎么办

    2024-04-231457 人看过

    一方想要离婚,另一方不同意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决二人解除现有的婚姻关系。法院在受理该离婚案件后,可以就离婚问题对双方先进行庭前调解。关于一方想要离婚,另一方不同意应该怎么办的问题,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由于法律对重婚罪的处罚是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因此重婚罪的追诉时效为5年。也就是说重婚罪在经过了5年之后就不能再进行处理。关于关于重婚罪追诉期限为多长时间的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 陈龙吟律师团队成员悉数毕业于国内各大知名院校法院专业,秉...

  • 请求医疗费赔偿适用诉讼时效。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关于请求医疗费赔偿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 人身损害诉讼过三年后不一定还有诉讼时效。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一般情况下应在三年内行权,否则侵权人享有诉讼时效抗辩权,所以人身损害诉讼过三年后不一定还有诉讼时效。关于人身损害诉讼过三年后还有诉讼时效吗的问题,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 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未支付适当使用费的,专利权人要求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为二年。关于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的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

  • 损害赔偿请求权有诉讼时效,为三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关于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否有诉讼时效的问题,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 刑事案件追诉时效依据最高判刑确定追诉时效,例如最高判刑5年的,经过5年就不再追究,所以经济犯罪追诉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关于经济犯罪追诉期最长年限的问题,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 侵犯商标权的诉讼时效一般有三年。关于侵犯商标权的诉讼时效有多久的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查看更多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举报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