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法律常识 > 法律顾问 > 诉讼指南 > 诉讼时效 > 交通事故身亡刑事诉讼时效

交通事故身亡刑事诉讼时效

来源:华律网整理 2024-01-14 119 人看过
报告编号:NO.20240114*****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有很多,而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事故人承担全部或者大部分责任的情况下,肇事者是有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那么交通事故身亡刑事诉讼时效?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一、交通事故身亡刑事诉讼追诉的时效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刑法关于追诉时效,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中国刑法还规定,在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交通肇事罪一般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不过也有特殊的情况,也就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在这样的情况下,其追诉时效最多是15年。

二、哪些交通肇事应当立案追诉

《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第2条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5)严重超载驾驶的;(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符合上述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追究。

应当注意,对于交通肇事案件是否决定立案,一是要分清事故责任,二是要看是否符合上述司法解释的具体标准。如果行为人只有违章行为,并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则不以犯罪论处,不予立案。

三、构成交通肇事罪怎样处罚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 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交通事故身亡刑事诉讼追诉的时效”问题进行的解答,交通事故身亡刑事诉讼追诉的时效,依据最高的判刑而定,如果高最判刑不足五年的,追诉的期限是经过五年。读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华律网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延伸阅读:
交通肇事罪一般判几年
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交通肇事罪的区别
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
引用法条:
[1]《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五条
特邀律师:
陈龙吟团队律师 四川成都

陈龙吟律师团队成员悉数毕业于国内各大知名院校法院专业,秉承“专业、高效、规范”的理念,以合伙人带领团队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服务领域涵盖公司法务、合同法务、劳动法务、房地产法务,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和业界的肯定。陈龙吟,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博士学士、川内双一流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刘攀,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翁玉玲,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博士、成都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廖坤,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曹倩,成都理工大学法学学士。详细>>

在线咨询
  • 承租人变更有诉讼时效吗

    2024-04-26118 人看过

    建立租赁关系时,租赁双方要签订租赁合同,租赁合同要对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进行约定,包括约定纠纷的处理方式等,租赁双方因承租人主体变更产生争议时,向法院主张权利的,有诉讼时效限制,诉讼时效一般是3年。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 诉讼指南纠纷特别推荐律师

    帮助过 859 人,获好评率 100%

    陈龙吟律师团队成员悉数毕业于国内各大知名院校法院专业,秉承“专业、高效、规范”的理念,以合伙人带领团队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服务领域涵盖公司法务、合同法务、劳动法务、...

  • 转包方是否在欠工程款,拖欠工程款有多久的诉讼时效

    2024-04-26179 人看过

    转包方是否在欠工程款要看合同履行情况和财务状况,拖欠工程款的诉讼时效,一般情况下,诉讼时效为三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拖欠行为起算。如果有需要的话,小编推荐上华律网咨询。下面是华律网小编整理的有关转包方是否在欠工程款,拖欠工程款有多久的诉讼时效问题的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 工程款诉讼时效多久

    2024-04-26100 人看过

    如果案件涉及的财产标的额为40万元,那么律师费大概在7300元左右。工程款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如果有需要的话,小编推荐上华律网咨询。下面是华律网小编整理的有关问题的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 欠工程款不还五年还能告吗

    2024-04-26112 人看过

    欠工程款不还五年后可以到法院控告对方,到法院控告对方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可是拖欠工程款的诉讼时效只有三年,若在此期间没有导致诉讼时效中止或者中断的情形,超过三年被告方享有抗辩权,原告很有可能会丧失胜诉权,具体您可以参考华律网小编在下文的解答。

  • 工程款纠纷诉讼时效适用中断吗

    2024-04-26159 人看过

    工程款纠纷的诉讼时效适用中断,主张工程款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但在此过程中要求对方支付工程款,对方同意履行义务或者以其他方式依法维权的都能造成诉讼时效中断,在司法实践中部分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自然也不适用于诉讼时效的中断,关于诉讼时效的中断问题华律网小编在以下内容有详细的介绍。

  •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由于法律对重婚罪的处罚是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因此重婚罪的追诉时效为5年。也就是说重婚罪在经过了5年之后就不能再进行处理。关于关于重婚罪追诉期限为多长时间的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 陈龙吟律师团队成员悉数毕业于国内各大知名院校法院专业,秉...

  • 请求医疗费赔偿适用诉讼时效。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关于请求医疗费赔偿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 人身损害诉讼过三年后不一定还有诉讼时效。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一般情况下应在三年内行权,否则侵权人享有诉讼时效抗辩权,所以人身损害诉讼过三年后不一定还有诉讼时效。关于人身损害诉讼过三年后还有诉讼时效吗的问题,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 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未支付适当使用费的,专利权人要求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为二年。关于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的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

  • 损害赔偿请求权有诉讼时效,为三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关于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否有诉讼时效的问题,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 刑事案件追诉时效依据最高判刑确定追诉时效,例如最高判刑5年的,经过5年就不再追究,所以经济犯罪追诉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关于经济犯罪追诉期最长年限的问题,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 侵犯商标权的诉讼时效一般有三年。关于侵犯商标权的诉讼时效有多久的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查看更多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举报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